《少有人走的路 - 心智成熟的旅程》
自律
问题和痛苦
人生苦难重重
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,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。
如果不顾一切地逃避问题和痛苦,不仅错失了解决问题、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,而且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。长期的心理疾病会使人的心灵停止成长,不及时治疗,心灵就会萎缩和退化,心智就永远难以成熟。正确的做法是:我们要让我们自己,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,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。勇于承担责任,敢于面对困难,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。
所谓自律,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,解决问题。自律有四个原则:推迟满足感、承担责任、忠于事实、保持平衡。
推迟满足感
推迟满足感,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,先苦后甜,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:首先,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;然后,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。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,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。
父母的过错
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,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,只会成为反面教材。有些父母常常告诉孩子:照我的话去做,但不要学我。他们在孩子面前酗酒无度,烂醉如泥,或者在孩子面前破口大骂,拳脚相加。他们缺乏长辈起码的自制力、尊严和理性;他们形容邋遢、一塌糊涂,甚至偷懒耍滑、背信弃义。这些父母的生活毫无自律,却强迫孩子有条不紊地生活,结果可想而知。假如父亲三天两头殴打孩子的母亲,那么母亲因儿子欺负妹妹而对其施以体罚,又有什么意义呢?又如何能指望儿子听她的话,控制好情绪呢?在孩子稚嫩的心中,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,神圣而威严。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对象,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。如果父母懂得自律、自制和自尊,生活井然有序,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。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,一塌糊涂,孩子也会照单全收。
父母的爱至关重要。即使家庭环境充满混乱,生活贫困,只要有爱存在,照样可以培养出懂得自律的孩子。
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,本质上不是教育,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。聪明的父母决不会这样做。问题发生之前,他们就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,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。他们会用恰当的敦促、鼓励和表扬,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,来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,教他们学习自律。他们会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,从孩子吃蛋糕、做功课、撒谎、欺骗、逃避责任等行为中,及时发现问题;他们也会倾听孩子的心声。在对孩子的管教上,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紧,什么时候该松,什么时候该表扬,什么时候该批评。他们给孩子讲有意义的故事,用小小的亲吻、拥抱和爱抚,用小小的警告和批评,就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,使问题消失于无形。
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,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。要让他们学会自律,对安全感产生信任,不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,还需要父母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,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。
忽视问题的存在,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。
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
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,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。与外界发生矛盾时,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,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。
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“我本来可以”、“我或许应该”、“我本不应该”挂在嘴边。不管做什么事,他们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,不够资格,因而缺少勇气和个性,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。
人格失调症患者则常常说“我不能”、“我不可能”、“我不得不”,似乎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,他们的行为完全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无奈之举。他们缺少自主判断和承担责任的能力。
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,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,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。这个问题从未彻底解决过,因为我们必须不断地评估、再评估我们的责任所在。这个过程是痛苦的,我们必须完全自愿和主动地去进行这种反反复复的自我审视。这种自愿和主动不是天生的。
你不能解决问题,你就会成为问题。
尊重事实
我们越是了解事实,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;对事实了解得越少,思维就越是混乱。虚假、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。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,凭借这张地图,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、地貌和沟壑,指引自己的道路。如果地图准确无误,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,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,怎样到达那里;如果地图信息失真,漏洞百出,我们就会迷失方向。
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,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,而在于需要不断修订,才能使地图的内容准确翔实。
我们必须忠于事实,尽管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,但远比沉湎于虚假的舒适中要好。我们必须忍受暂时的不适感,追求事实而不是假象,并承受这一过程的痛苦。要让心灵获得成长,心智走向成熟,就要竭尽全力,不惜一切代价,完全忠于事实。
迎接挑战
人之为人,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,乃至改变本性,尝试去做不和本性的事情吧?
诚实可能带来痛苦。人们说谎,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。
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,也会对自己撒谎。由于对别人撒谎违背自己的良知,会遭到良心的谴责,这会使我们感到痛苦,所以,为了逃避这种痛苦,人们便会对自己撒谎。
隐瞒真相
在日常交往中,我们有时要开诚布公,有时则要抑制倾吐想法和感觉的欲望。那么,怎样做才不致违背忠于事实的自律精神呢?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原则:
- 首先,永远不要说假话,避免黑色谎言;
- 其次,要牢牢记住,除非是迫不得已,或者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,否则,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;
- 第三,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,例如满足权力欲、刻意讨上司的欢心、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,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;
- 第四,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,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;
-第五,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。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,只有以真爱为出发点,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; - 第六,评估的要领在于,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。
- 最后一点需要铭记在心的是,我们通常会低估而不是高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。
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,不断修订人生地图,才能使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。
保持平衡
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,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。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,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。你既要承担责任,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。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,先苦后甜,把眼光放远,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,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。
保持平衡,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。不妨以生气为例。当我们心理或生理上受到侵犯,某个人、某件事令我们伤心和失望时,我们就会生气。要正常地生活,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。从来不会生气的人,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,直至被摧毁和消灭。必要时候的生气,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。另一方面,我们受到侵犯,不见得是侵犯者对我们怀有敌意。有时候,即便他们果真有意而为,我们也要适当约束情绪,因为正面冲突只会使处境更加不利。大脑的高级中枢——判断力,必须约束低级中枢——情绪。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,要想人生顺遂,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,还要具备克制脾气的能力。我们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,恰当地表达生气的情绪:有时需要委婉,有时需要直接;有时需要心平气和,有时不妨火冒三丈。表达生气,还需要注意时机和场合。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,提高自己的“情商”。相当多的人直到青年乃至中年时期,才能掌握如何生气的本领,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学会如何生气。
要让心智成熟,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,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。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“放弃”。
抑郁的价值
30年前,心理学家埃里克·艾瑞克森曾列举出人生各阶段的八种危机。只有放弃旧的、过时的观念和习惯,才能渡过危机,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。
- 无需对外界要求作出回应的婴儿状态
- 无所不能的幻觉
- 完全占有(包括性方面)父亲或母亲(或二者)的欲望
- 童年的依赖感
- 父母的扭曲形象
- 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青春期感觉
- 无拘无束的自由
- 青年时期的灵巧与活力
- 青春的性吸引力
- 长生不老的空想
- 对子女的权威
- 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力
- 身体永远健康
- 自我以及生命本身
放弃与新生
放弃自我与生命本身,似乎过于残酷。有谁愿意放弃自我和自己的生命呢?但不管你愿不愿意,人总是会死的。所谓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,似乎不管我们怎样努力,人生的意义都终将荡然无存。西方文化强调“人定胜天”,自我价值高于天地,而死亡则是不可接受的,是一种奇耻大辱,难怪有人苦思长生不老之术,却不敢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。实际上,人类只有适当放弃自我,才能领略到人生的喜悦。生命的意义存在于“死亡”当中,这个“秘密”是一切宗教的核心。
放弃自我,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,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。有一种暂时的放弃自我值得一提,因为这一种放弃是成年生活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,也是促进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工具。这种技能我称之为“兼容并包”,是“保持平衡”这一原则的一个子类型。“兼容并包”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,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,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,实现自我平衡。
必须超越现有的一切,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。消除由个人经验产生的成见之后,才会获得成熟的认识。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:消除熟悉的过去,追求新鲜的未来。
2000多年前,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:“人要不断学习生存,也要不断学习死亡。”在他看来,人活得越久,历经重生的次数就越多,与此同时,他经历死亡的次数也相应较多。换言之,活得越久,就会经历越多的欢乐和越大的痛苦。
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,那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,不必寻求精神和意识的发展。但是不经痛苦和折磨,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。即便达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,但那时痛苦的强烈程度,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,让你最终无法承受。你或许会问:“既然如此,为什么人们还要追求精神的发展呢?”坦白地说,提出这样的问题,说明你对幸福的本质所知甚少。或许在本书的字里行间,你可以找到答案;或许怎样努力,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。
自律,包含具有积极意义的四种人生原则(推迟满足感、承担责任、尊重事实、保持平衡),目标都是解决问题,而不是回避痛苦。
---
本文章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2.5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,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和本文链接。
---
发表评论